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林內」顧名思義,在清領時期以前,本是一林蔭濃密之大林野,位於山麓,半山半原,雜木叢生荊棘遍佈人煙絕跡之地。

  鄭氏末期、清領初期日漸開發,而於康熙末年由鄭萃徘等人渡台墾拓,率族聚眾擇居「林內」披荊斬棘拓荒墾植終變蠻荒為良田,街市聚集日益興盛發展。

  清領時期規劃縣治區,本鄉隸屬斗六堡;日治後改設州郡,本鄉則歸屬斗六街;二戰後,由本鄉有志人士籌備建鄉,獲得照准,由斗六市和莿桐鄉各劃撥一些村落於民國三十五年八月成立「林內鄉」。



<<地方念謠>>
 
 壓霸山,草青青。
 壓霸王,橫肉生。
 楊仔逞,惡蠻皮。
 買田地,起冤家。
 買兵馬,死全家。

 林內庄,剌仔林,勾褲底。
■青竹絲,睏樹尾。
 清初時,漢墾隊,英雄會。
■鄭萃徘,招同志,開天地。
 項下庄,造新街。
 九芎林,拖牛犁。
 野荒埔,種香火。

 水門關,白雲飛。
■林內庄,山水地。
 種菜瓜,開心花。
■種木瓜,當好價。
 上出名,拔仔茶:
 呷健康,顧身體。

(一)地理介紹

地理位置在中台灣西側濱海地區,處於台灣地區最大平原-嘉南平原的北端。東以林內鄉的觸口山與阿里山山地等接南投縣,西臨臺灣海峽,南以北港溪與嘉義縣為鄰,東北以濁水溪與彰化縣接壤,有源遠流長的濁水溪橫貫境內。

雲林縣極東位置為古坑鄉草嶺(東經120度43分,北緯23度36分),極西與極南位置為口湖鄉外傘頂洲(極西東經120度01分,極南北緯23度28分),極北為麥寮鄉許厝寮(位於北緯23度49分) ,東西所跨經度42分;南北所跨緯度21分,形成東西較寬、南北較窄的扁長形區域,南北最長處38公里,東西最寬處50公里,全縣土地總面積為1290.8351平方公里,約佔台灣總面積3.59%。

林內鄉位居雲林縣東北端,東臨南投縣竹山鎮,以清水溪為界;北接彰化縣二水鄉,以濁水溪為界;西鄰莿桐鄉;南毗斗六市。全鄉依山傍水、沃野千頃,是雲林縣東北屏障,嘉南平原北路要衝,更是雲嘉南地區農業供水核心入口。

地勢

交通的定位上,是唯一有四個重要幹道的臺灣城鎮,第一道為國道3號;第二道為內山公路的省道臺3線;第三道為驅動運輸的鐵道;第四道為聞名國際的紫斑蝶道。

林內鄉行政區域劃分,面積由大至小;坪頂村(4.01 km²)、林南村(1.56 km²)、林中村(4.96 km²)、林茂村(3.28 km²)、林北村(5.53 km²)、九芎村(5.21 km²)、烏塗村(4.17 km²)、湖本村(1.64 km²)、重興村(2.90 km²)、烏麻村(4.34 km²),共10村,全鄉總面積共計37.6 km²。

1.地形地勢

林內鄉位處於雲林縣東北方位,屬山地與平原接攘處。東南部為七星稜與觸口坪頂山相鄰,屬丘陵台地的地形,西北部為適宜農作耕植的平原地形;丘陵地形多屬山坡地保育區的保安林,緩坡平原則為特定農業區的農業使用專用地。

區域的地勢由高至低,從觸口坪頂山高點海拔322公尺,東南走向往斗六大圳至清水溪西岸間,屬保林地區域包括東南部的林北村、林中村。坪頂、林南、林茂、湖本等村,屬於斗六丘陵的北段,各山峰平均高度約海拔200~300公尺。

地形地勢

往西北走向逐降,斗六大圳的建造以地勢基準興建,為重要的農業供水系統,在八田與一先生的歷史足跡下,也是區域重要的歷史脈絡。該設施引入濁水溪流,濁水溪以肥沃黑金著名,挾帶豐厚泥沙,將水源帶入由西至北的區域,林北、林中、九芎、烏塗、烏麻、重興,具有沉積的沃土沖積土壤,成為重要的高經濟農耕地帶,因此也發展了著名的「濁水米」與「日曬米」。

2.地質與土壤

土壤之生成,主要受地形、地質、生物、母岩、氣候與成土時間等因子之綜合影響。林內鄉內的平原土壤類型多沖積土,其中粘土、紅壤及紅土佔少部份,係因沖積土質之因素,具高度肥沃特質,使在地數項農作具國內高量農產。

雲林縣地質圖

林內鄉台地之土壤以紅壤、黃壤、崩積土為組合石質。為洪積時代之老沖積物,經長年風化而成,當中的台地堆積層具四個地層多數是地表堆積物和河谷或盆地中的沈積物,在地形上都是以沖積而成的台地,形成河階台地和沖積平原出現。基層土壤酸性極強排水佳。有紅棕紅壤及黃紅色黃壤兩類,內含有未成土之碎石或岩塊。兼具黃壤特質的山地,衍生豐富的在地生態。

林內鄉地質結構的獨特性,促成了地方豐富的地形與地勢,形構了丘陵台地的自然景觀特色因此也在觸口一帶繁衍了自然的生態猴群,也在地貌的特殊性成為了重要了國際蝶道重要通路,於此更奠定了區域發展「悠遊旅行」的基礎的產業發展基礎。

3.水文及水利

林內境內有兩大國家級、國際級的環境資源,分別是嘉南大圳濁水溪進水口、台灣紫斑蝶道遷徙過境鄉鎮。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因戰爭極需物資補充,在台開闢兩條灌溉水道以增加生產,一條為嘉南大圳、另一條為斗六大圳。

雲嘉平原因嘉南大圳灌溉的潤澤,原本貧瘠土地進化成膏腴良田,化身為台灣農業糧倉母地。斗六大圳則為斗六地區農田之灌溉農業用水,除了涵養地下水源外,與清水溪共構出生態系統的維持,成為每年蝶道、候鳥遷徙飲水過境之處。

區域內主要河圳由濁水溪供應主流,透過嘉南大圳濁幹線分支入林內鄉,而在過去需供應烏塗水力發電廠營運的需求下,透過集集攔河堰南岸聯絡渠道林內分水工(八角池)畔,進行幾大分支的支流,由北至南分別有麻園支線、烏塗仔支線、竹圍子支線、石榴班支線;透過內圳幹線經中央排水分別入斗六東溪、坪頂溪、大埔溪、外湖溪、石榴班溪、牛埔子溪、梅林溪;七大主要河川也分別作為龍過脈山脈高地的排水樞紐。

嘉南大圳的濁水導入工程,主要支應內部三大民生面向,分別為烏塗水力發電廠營運、民生用水與灌溉需求、石榴工業區用水需求;現烏塗發電廠已停止營運。

(1)  濁水溪

濁水溪為全台灣最長河川,發源於中央山脈的合歡山,沿途流經廬山、萬大水庫,再匯合萬大溪注入武界水庫、經過水里,又會合陳有蘭溪,從「麥寮」出海流入台灣海峽。

濁水溪溪水中的黑色細沙叫鐵板沙,這些泥沙來自玉山等山頂崩落的岩石,經無數歲月磨成細沙,夾雜於溪水之中,富含地層中的多種礦物質,是天然形成的養分。

水文分布圖

 4 林內鄉水文分布圖

(2)  嘉南大圳

在1920年代最重要水利工程之一,由台灣總督府工程師八田與一設計,1917年(大正6年)由八田技師向總督府提出「官佃溪埤圳計畫」,大圳興工於1920年(大正9年)9月,以灌溉區域涵蓋當時嘉義廳、臺南廳得名(今雲林、嘉義、臺南、高雄等縣市),首先先建造烏山頭水庫,之後開鑿水路溝通曾文溪和濁水溪兩大河流系統。1930年5月竣工,嘉南平原水田亦大幅增加30倍,而4年後稻獲量亦增加為4倍。目前延續使用的圳道系統,主要水源取自濁水溪、清水溪、北港溪及新虎尾溪等河川,屬川流式灌溉,灌溉制度大部份採取輪作方式之營運,主要農作物為稻米、甘蔗及花生、玉米蔬果等,現有灌溉地面積約65,000餘公頃。

(二)生態資源

1.八色鳥

八色鳥(學名:Pitta nympha),是八色鶇科八色鶇屬的一種,是全面遷徙的候鳥,其保護狀況被評為易危,全球八色鳥總數量僅餘10000隻以下,台灣本島估計約有2000隻左右,在台灣屬夏候鳥,為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

八色鳥傾向出現於地形變化較大的低海拔丘陵地區,並於其中選擇人為開發相對較小的區域生活。在台灣普遍見於800公尺以下森林環境,其中以林內的湖本村及龍過脈步道分布最為密集,目前湖本村有湖本生態合作社的陳嘉宏先生及當地鳥類嚮導張景開先生,致力於鳥類生態導覽。

八色鳥

2.紫斑蝶

紫斑蝶在熱帶國家屬常見蝶種,其特徵是前翅背面紫色,並帶有物理光澤;舞動翅膀時,蝶翼上的鱗粉經由陽光折射,會因角度的不同,而呈現出淡紫、豔紫、亮藍的紫色光彩;是世界唯二像候鳥一樣會遷徙越冬的斑蝶,在春、夏、秋三季皆可觀察到集體的季節性移動現象。

臺灣的紫斑蝶冬天棲息在茂林,夏天會往北遷移,過程中以林內觸口為中繼站,再一同飛越濁水溪,最遠曾在臺北市北投區發現紫斑蝶的蹤跡。根據調查,紫斑蝶最大數量於本年度(108)已達每分鐘1200隻,形成一條壯觀的美麗蝶河。所有的紫斑蝶約在清明時節聚集在林內,因此,林內人又稱他們為「清明蝶」。林內鄉相當重視紫斑蝶的保育,由林內鄉公所、坪頂村成功國小、林北社區共同推動。

紫斑蝶

(一)人文聚落與廟宇據點

林內鄉內共有十個村落,由東至北分別為鄰莿桐鄉的「重興」,盛產芋頭的「烏塗」,位於主要行政中心的「林中」,有著菸樓遺跡的「林北」,紫斑蝶的復育基地的「坪頂」,盛產蔬果的「林茂」,因八色鳥聞名的「湖本」,盛產木瓜紅寶石的「九芎」,有著麻油種植與生產技術的「烏麻」,「林南」的區位中心,連接各區,為林內鄉的概況。

聚落集散區域圖   廟宇分佈圖

雲林有農業之都的本質,對傳統農村的農民來說,宗教場域也代表著是聚落與繁榮的集散區域,縱然人口外移,但有廟宇的地方也代表區域文化有基礎性的脈絡存在,更有些廟宇有著日治時期的足跡,及無形文化的動能。於下述列表介紹計畫區域內廟宇 。

計畫區域內的國道系統,共有三種類別,第一為國道三號,最靠近計畫區域範圍;次為78號快速道路,可作為串聯國道一與三號的銜接道路;第三為國道一號。

交通系統分佈圖

l 

 

 

 

 

 

 

 

 

 

l  國道三號-斗六交流道:

北部旅客往南的行動者,主要路徑能以國道三號的斗六交流道為出口閘道,並以林內車站及石榴車站為據點,到達路徑分別為林內車站5公里;石榴車站11公里。

l  國道一號-虎尾交流道:

北部旅客往南的行動者,主要路徑能以國道一號的虎尾交流道為出口閘道,並以斗六車站及石榴車站為據點,到達路徑分別為斗六車站8公里;石榴車站13公里。

l  快速道路78-古坑交流道:

南部旅客往北的行動者,主要路徑能藉由國道一號或國道三號銜接78號快速道路,以古坑交流道為出口閘道,並以斗六車站、石榴車站、梅林公車站(鄰湖山水庫)為據點,到達路徑分別為斗六車站5公里、石榴車站11公里、梅林公車站據點8公里。

單位

電話

傳真電話

雲林縣政府

05-552-2000 

05-537-9419   

林內鄉公所

05-589-2001

05-589-7461

林內鄉代表會

05-589-2165

 

林內鄉圖書館

05-589-2001分機307

05-589-8886

林內鄉立幼兒園

05-5893040分機301

05-589-8433

林內鄉清潔隊

05-589-2001分機301~306

05-589-7343

林內鄉農會

05-589-2002

05-5897218

林內鄉警察局(林內分駐所)

05-589-2404

 

林內鄉警察局(重興派出所)

05-589-2514

 

林內鄉消防局

05-589-1360

 

林內鄉衛生所

05-589-6747   

05-589-4102

林內鄉義峰高中

05-580-0088

05-589-8414

林內鄉林內國中

05-589-9306

05-589-9460

林內鄉淵明國中

05-589-2027

05-589-1955

林內鄉林內國小

05-589-2019

05-589-5197

林內鄉九芎國小

05-589-2647

05-589-4521

林內鄉成功國小

05-589-2090

05-589-3556

林內鄉民生國小

05-589-2714

05-589-7015

林內鄉重興國小

05-589-2044

05-589-3072

林內鄉林中國小

05-634-1118 05-589-3038